[1] 陈永光, 李修和, 沈阳. 组网雷达作战能力分析与评估[M]. 北京: 国防工业出版社, 2006. [2] 赵志超, 王雪松, 刘义, 等. 基于单部半实物雷达的分时组网仿真方法[J].系统仿真学报, 2009, 21(18): 5614-5617. [3] 甘斌, 郝佳新, 李连军. 基于HLA的雷达组网仿真及应用研究[J]. 系统仿真学报, 2013, 25(增1): 162-166. [4] 王国良, 申绪涧, 汪连栋, 等. 基于秩K融合规则的组网雷达系统干扰效果评估[J]. 系统仿真学报, 2009, 21(23): 7678-7680. [5] 申绪涧, 王国玉, 汪连栋, 等. 电子干扰飞机对抗警戒雷达组网系统的效果评估[J]. 系统仿真学报, 2008, 20(4): 997-1001. [6] 赵艳丽, 王雪松, 王国玉, 等, 多假目标欺骗干扰下组网雷达跟踪技术[J]. 电子学报, 2007, 35(3): 454-458. [7] 史鸿声. 雷达信息处理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[J]. 雷达与对抗, 2011(31): 14-17. [8] 刘书明, 罗勇江. ADSP TS201XS系列DSP原理与应用设计[M]. 北京: 电子工业出版社, 2007: 25. [9] ADSP-TS201S TigerSHARC System Design Guidelines [Z]. Norwood: Analog Devices Inc, 2006. [10] 张明志. 基于DSP和FPGA的并行处理系统硬件设计[D]. 北京: 北京工业大学, 2011. [11] 何友, 王国宏, 陆大金, 等.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及应用[M]. 2版. 北京: 电子工业出版社, 2007. |